關(guān)于《花季人生之——離若秋葉之靜美》的養(yǎng)花文章正文開始>>
中國人欣賞花文化的特殊情結(jié)源于源遠流長寄語花與人生的相互融合,如《詩品序》所云:“氣之動物,物之感人,故搖蕩性情,形諸舞詠”;ǖ赖乃枷刖褪翘臁⒌、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這種思想,貫穿于花道的仁義、禮儀、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、色彩、意境和神韻之中。
邁入博大而沉靜的秋日,晴空朗朗,洋溢著豐收的喜悅,“一年好景君須記,正是橙黃橘綠時”。丹桂、黃菊芬芳吐蕊把大自然裝扮得輝煌耀眼,芳香撲鼻。這又是一個充滿回憶與思考的季節(jié),是生命的意義,存在的象征。生命一如飄零的落葉歸根,在梧桐夜雨中回想過去,思考未來,生命中的那些花兒或許“她們已經(jīng)被風(fēng)吹走在了天涯”。
“待到秋未九月八,我花開后百花殺。”黃巢氣勢如山的詩句中,描繪了肅殺的秋天中唯有秋菊的傲然獨立!熬疹惗喾N,顏色不同”,在這樣一個金黃的季節(jié)中注入一點鮮活的氣息。菊花用她那雍容雅致而富有生機的體態(tài)把“花事了”的秋天裝點得多姿多彩,別具風(fēng)韻。
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,陶淵明在隱居的生活中幸有菊的陪伴,以菊的高潔白喻,后人多稱菊花為花中隱者。菊花與隱者同是孤標(biāo)傲世,品格清高,遺世而獨立。
瀟湘妃子林黛玉問菊輕嘆“孤標(biāo)傲世偕誰隱,一樣開花為底遲”只有經(jīng)霜仍抱枝不落的菊花遺世獨立。問菊,菊不語。林黛玉此在問菊,實等于在問自己。不甘茍合流俗,以清高亮節(jié)自守,卻不知將偕誰共隱?花季已過,遲遲不開,盼等的又是什么?是嘆人海知音的難求,也是在寫有才者和理想主義者不為世俗所知解欣賞的執(zhí)著,孤冷而寂寞。
俗語“年怕中秋,月怕十五”,經(jīng)過大半生的辛勤耕耘,桂花是恬淡寧靜的,一如人步入沉穩(wěn)的中年。八月桂花遍地開,桂花開放幸福來。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處飄”,八月中秋人團圓:“花好月圓”,花是桂花,月是圓月,家人團聚,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!叭碎e桂花落,夜靜青山空”,一輪圓月、幾許幽香,引發(fā)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無限情思,夏日躁動的心緒在這樣寧靜的秋夜中沉靜、舒緩下來。
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,冷露、月色、花香,最能激發(fā)情思,給人以無窮的遐想。中國的桂花與中秋明月,和大眾的民俗生活息息相關(guān)。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她、頌揚她,甚至把她加以神化;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,那月中的宮殿,宮中的仙境,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,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桂樹競成了“仙樹”,無怪乎李清照稱桂花樹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了。
花發(fā)多風(fēng)雨,人生足別離。出去走走,看看晴空萬里的碧空,一手挽著將逝的溫暖,一手牽著即臨的寒冷,一切在降臨,一切在遠去。雨打浮萍,這是多么安詳而寧靜的秋聲啊。
關(guān)于《花季人生之——離若秋葉之靜美》的養(yǎng)花文章正文結(jié)束>>